弈事琐记(上)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弈事琐记(上) (第2/2页)刷”的就撕去了。大妹气得号啕大哭,二妹则推枰拂袖而去。我是拧着脖子盯视多嘴的旁观者。父亲倒是不恼,忍气吞声赔笑:“别气了,爸爸错了。再来一盘,啊!”
如果就这个形势发展,很可能我家要出大棋手的。因为大妹已“下出来了”。1963年省里在开封办围棋培训班。选了我的大妹凌建华到“省棋培训班”。因她年纪尚小,不能自理。当时是暑假时间,十八岁的我也就充作家长去了。这是我人生很兴奋的事。第一没有家长,我是家长。第二伙食好,吃住有人管,坐车不用自己操心。第三,可以到开封见见世面,学学棋。我一生没有围棋事业,只有“围棋玩乐”。开眼的围棋事儿也就这么一次。大妹听课我也听课,练习,复盘,讲解“大”、“小”、“粗”、“细”都是在家想也没想过的事。通过这事,我们也结交了一些棋界朋友。这是意外收获。我由此得出终生结论:无论什么会议,聆听领导讲话永远是即兴的。开会交朋友才是永远的,实惠的。从这次培训过后我才明白过去读到“围棋非四十年不能成器”的说法,根本就是混账话。知道什么叫“新手”,什么叫神童,也懂得了许多新鲜的围棋知识。后来我搜到了一些围棋书读,也打棋谱。到我写康、乾、雍小说时,不少处用了文学手段来表达它们。1963年我十八岁,下棋是没指望了。但大妹还行,我看她资质和我也差不多,但她认真、执着,要棋不要命。这些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她都有。而后她又参加了几次培训班。回来就不一样了:不悔棋。对手悔她不悔。这一样挺好。第二,下棋慢,半晌走一步,这叫人怎么耐得?我恼了,有时就训她:“走,走啊!你走子儿啊!出去什么也没学会。学了个慢,回来折磨人。”真正的事实是:原先我比她略强,现在不是她的对手了。她会“手筋”,下不过她。建华的棋在家凸显出来,在市里也凸显出来了。后来在中南六省比赛中她还拿了名次,登在《围棋》杂志上——这是我家人名字第一次以铅字公布于世。父母家人俱各欢喜不尽。
可惜的是1966年“文革”来了。国家围棋事业,连同建华的围棋事业包括我兄妹的一切事业雄心,一股脑儿“戛然”中止了,或“终止”了。惜乎哉。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