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收获与创新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127章:收获与创新 (第1/3页)

    大局未定之前,秦鹿不打算出门了。

    等将来有一日儿子真的得到天下,她想去西域走一遭。

    “娘,出芽了。”韩镜看着冒出一点嫩绿尖尖的土豆,脸上挂着喜意,“现在可以移植了吗?”

    “还不行,现在这嫩芽太小,须得再等个三五日。”

    相比较起秦鹿的淡定,韩镜反而更紧张,每日秦鹿去玻璃房的时候,他必定跟着。

    如果又过了近六日的时间,秦鹿看到出芽的情况良好,招呼儿子准备去种土豆。

    “娘,能生出这么多嫩芽?”韩镜小心翼翼的拿着一颗土豆,旁边秦鹿正在切割成块。

    秦鹿将切割的土豆让儿子在切面涂抹草木灰,道:“一颗土豆一般能切割成七八个种,种植这个还是很划算的。肃州府气候好,再加上咱们家有玻璃暖棚,一年种上两季不成问题。”

    她带回来的土豆不算太多,大概有四五十个,若非红薯太占地方,或许还能多带一些。

    这些土豆其中坏了十个八个的,剩下的能催生出二百株的种子。

    按照一亩地四千株的栽种量,这些种子算是很少了。

    母子俩来到暖房里,暖房没有加顶,土豆不能连续栽种,这里种植一茬土豆后,暖房要留着种别的东西。

    秦鹿挖坑将土豆埋进去,韩镜在旁边浇水。

    “让土壤湿润就好,不要浇水太多,更不能有积水,否则会让土豆腐烂。”

    韩镜尝试着浇了水,“这样可以吗?”

    “可以。”

    种子不多,俩人一上午的时间便完成了。

    瞧着整齐的地垄,韩镜生出了成就感。

    “娘,红薯什么时候种?”

    “那个出芽相对要慢一些,大概还得等半个月。”

    “我会每天都来看看的。”韩镜说的一本正经。

    秦鹿笑了笑,没说什么。

    **

    等家里的土豆长的一片碧绿的时候,地里的水稻也收获了。

    前两年秦鹿不在家中,所以不知道水稻的收获情况,这次见一车车的水稻运回家中,这些水稻都是连带着稻杆运回来的,想要吃米就得自己脱壳。

    大盛朝给谷物脱壳的方式,用的是石臼。

    粮食晒干后,将谷物放入石臼中,有粗木制成的木杵用力捶捣,这是一种极其耗费体力的活儿。

    而周边诸国,很多阶下囚都被充当了舂米的苦力。

    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曾经就被罚去舂米,并且还写出了一首《舂米歌》。

    秦鹿此时则带主院内整理一些木头之类的东西。

    家里的孩子们包括韩镜齐征,都跟着去运水稻了,主院里相对安静许多。

    素娘捧着大了不少的肚子站在旁边,道:“夫人,您这是要做什么?”

    “做几台脱粒机。”当然是人工的。

    她现在做的是双脚踩踏的那种传统脱粒机,比起大盛朝的脱粒方式省力便捷。

    三千亩的水稻,平均一亩地能收一百斤左右的米。

    近三分之一的量,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这些粮食可不仅仅是秦府的人吃,日后还有其他的用途。

    而且每家有十亩地,其中两亩地用来种植各种蔬菜作物,余下的八亩地则种植水稻。

    因为不需要想官府交纳粮食,余下的七成都是他们自己的。

    平均每年能收获小两千斤水稻,这是八亩地的产量。

    按照正常的饮食需求,每年放开肚子吃,周边的成年人一年能吃掉三百多斤的大米,小孩子的量要少一些。

    可架不住现在都是家族式生活方式,再加上生孩子多,连带着子孙少说也有十口人。

    即便如此,这两年吃干饭,也不至于扣扣搜搜的。

    相比较起其他的百姓,这三百户人家,饭桌上经常能看到白花花的干饭,连带着家里的孩子们都变得圆润起来。

    大盛朝的耕地很多,可总人口不足千万。

    算上北黎和南楚,三个国家的总人口大概只有两千万。

    其中南楚的人口最少,不足五百万,即便如此,也借着特殊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

    北黎那边内乱不断,大概有六七百万,相对的,大盛的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