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软肋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107章:软肋 (第2/3页)沿海大户代言。
来到东南这么长时间,朱塬对很多事情的了解要比下面人想象的要多得多,更何况还有两辈子的各种见识。
因此,朱塬很容易看透其中关节。
营海司接下来如果继续兜底,并且保持1两银子一担鱼获的高价,那么,最大受益者,不会再是民间,而是沿海的各种大户。
因为这些人有足够的资本建造大船,并且在官方营造的良好海捕环境下,拿到大批的收益。
就像当年的元廷海运。
元廷给出的运量脚架最高的那些年,大户造一艘海船,只需要顺利跑一趟,就能回报,随后,不管跑几趟,都是赚的。
至于结果……
因为运费太高,元廷很快无力支付,导致海运没有兴旺太多年就重新衰败下去。
大户自然也就少了这份财源。
相比起来,参与海运的民夫,就只是赚一个辛苦钱,还是卖命级别的辛苦钱。
那年代可没有营海司当下这么完善的安全保障。
同样的道理,哪怕就说今年的海捕,民间的船只,很多都来自大户,船工渔民租赁大户船只,虽然因为营海司给出的高价格,都算赚了一笔,但,船主才是拿大头的那个,只需要出一条船,直接就切走一半收益。
那么,问题来了。
底层的百姓为什么不自己造船,把这份收益自己吃下呢?
因为没钱啊。
朱塬当初发布告示,同时也在一封信中说过自己的想法,当时很坦白,就是为了更加迅速地整合沿海各州县的渔民。
当下,朱塬觉得自己要解释更多一些。
外人不知道的是,朱塬最近甚至一度考虑过,完全禁止民间海捕。
还是泥螺事件产生的启发。
官方不断开创足够优越的海捕条件之后,朱塬觉得,完全放任,或许也会造成后世的某个结果,短短几十年,因为过度捕捞,就无鱼可捕。
相比起来,官方捕捞,更容易通过鱼情进行调节,保持捕捞强度的同时,也要避免竭泽而渔。
不过,斟酌之后,朱塬还是决定不禁止。
只是要做出严格的限制。
非常非常严格那种。
否则,逆转不了人性。
这么想着,朱塬拿来纸笔,当场开始给老朱写信,更加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这件事和朱塬之前建议老朱禁止民间采矿其实异曲同工,都是给未来考虑,给百年甚至千年之后的子孙考虑。
】
写过信,又看过老朱送来的其他一些文书,再在刚刚的信中补充了一些内容,朱塬才开始处理营海司乃至海军都督府的各种相关文件。
夏税征收早已结束。
营海司前段时间开始不断在接收各地送来的麻料。
如同最初的预期,具体总计约450万斤,老朱的态度是,全部送来明州,再由朱塬进行分配。
过去一段时间,陆陆续续运来已经超过一百万斤。
更多还在路上。
朱塬的第一个打算是在明州扩建一个织造工坊,大批量生产麻布。
营海产业链上,不只是船帆、布袋之类需要麻布,那怕营海司在不断推行的工装,同样如此,当下可没有那么多棉布来制作衣服,还是以更加廉价的麻布为主。
再就是,麻布还可以转为油布。
特别是营海司在各地的木料储备基地,防水覆盖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这年代,大批量建造后世那种大型仓库不太现实,大批量的木料储备,只能露天堆放。当下的储备数量其实还不算太多,暂时可以应付,将来,整个东南,甚至整个大明海岸线铺开一大批的储备基地,防水油布的需求也将是天量。
资源总是不够用的。
如果不是营海司的所有投入都能够得到产出,而且是相当丰厚的产出,朱塬在明州这么折腾,别说朝堂众臣,哪怕是老朱都不会同意。
斟酌着批示完一份关于麻料的文件,朱塬刚拿起另外一份翻开,就听到了何瑄的声音:“大人,到时间,该歇了。”
抬起头。
窗外落雨依旧,天地昏蒙,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