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争名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八十一章 争名 (第3/3页)

他就像吃饭喝水一般轻松惬意!

    丁韪良点头道:“如此便好!”

    凡事就怕高兴得太早啊!

    .

    李谕告辞丁韪良,回到了宅院,看到迎客厅中坐着专使团的唐文治,旁边还有一位年龄五十多岁的老先生。

    王伯正在给他们端茶倒水。

    唐文治看到李谕后,立刻起身拱手道:“听闻李兄弟回府,特来拜会。”

    李谕忙拱手回道:“不知唐兄要来,恕未相迎!”

    “没有关系,李兄弟现在是个大红人,忙点是正常的。”

    李谕问道:“不知道唐兄今日光临寒舍,有何指教?”

    唐文治道:“指教肯定没什么指教,实际上我们今天来,是为了向李兄弟请教。”

    李谕和他们在厅中一起落座,问道:“请教?”

    唐文治说:“对!贝子爷作为专使,需要将西洋各国的政治、学术、律令等做出记载,还需介绍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考虑日程较长,只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便是眼前这本《英轺日记》。但行程中我等关于科学这一重要方面了解甚少,而李兄弟此次正好与西洋各国优秀的科学领袖们交流,所以我们希望就此环节向您请教。”

    “原来是这么回事,当然可以。”李谕爽快回道。

    他看了一下桌子上《英轺日记》的初稿,扉页上署名却是“大清专使英国大臣固山贝子衔镇国将军载振”,李谕大体翻了翻,行文也确实是以载振为第一人称口吻。

    这本书从1903年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开始,一直流传到了后世,甚至二十一世纪也可以买到,署名作者确实是载振。

    李谕并没有看过此书,但只一眼就立刻明白了事情真相:以载振的本事肯定不可能有写出如此深度的书,本书的作者实际上就是眼前的专使团随行参赞唐文治!

    唐文治显然是成为了载振的“枪手”。

    不过转念一想也倒是可以理解,毕竟载振已经不缺钱了,就是想求名,也可作为他后续的政治资本。

    唐文治也不避讳,直接说道:“此书的内容是由我书写,但是写文章我谈不上行家,所以请了沉兄帮忙润色。”

    看得出来,唐文治八成就是迫于权威,才代为“捉刀”,他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为他人做嫁衣。

    唐文治把手伸向旁边的老先生:“介绍一下,这位是安徽提学使兼两湖书院主讲沉增植先生。”

    李谕起身道:“幸会幸会!”

    沉增植道:“小先生不必客气,我对你可是真正的久仰大名,今日一见,确实年少有为!”

    沉增植是晚清一位学者、书法家、藏书家,此人后来支持张勋复辟,但思想上在晚清算是比寻常人更为开明的。

    他支持维新变法,但是不支持康有为的激进举措,而且二人关系也不好。

    康有为曾经写过一本叫做《广艺舟双楫》的近代书法论着,因此在书法界名声大噪。

    由于康有为本来的性格使然,声名鹊起后容易心浮气躁、姿态颇为高傲,仿佛自己就是书坛第一。

    沉曾植不满于康有为的姿态,直接怒斥:“你再读十年书跟我谈书法还差不多!”

    其实后世书协曾经有一段时间还挺推崇康有为的书法作品,李谕看过,但不知道是不是鉴赏水平的问题,真心看不出多好,因为书协推崇的竟然是康有为写的“丑书”……

    或许是为了“创新”?

    康有为毕竟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本身书法水平确实可以,但偏偏爱其书写的“丑书”,真是一股让人无法形容的滥觞啊。

    关于《英轺日记》的科学方面,确实还得李谕动笔,他说:“写文章我自然也不是好手,待我写好后转交先生,也帮忙润色一二。”

    沉增植捋着胡子微笑道:“能为大作的出版尽力,是我的荣幸,也好借此机会多开眼看看世界。”

    唐文治续道:“李兄弟有时间时行文即可,我们也不是特别着急,其他的一些章节我也并未完稿。”

    “唐兄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

    “多谢兄弟了!”

    李谕说:“不必客气,都是我应该做的。”

    李谕肯定会好好写,而且他还要写几篇日记,就言明《英轺日记》的作者其实是唐文治。

    不过现在肯定不能公开说出来,以后就等大清没了再发表,也算当个旁证帮助唐文治夺回属于自己的着作权。

    唐文治二人走后没多久,李谕刚喝上几口热茶,庆亲王的翻译瑞征也找上了门。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没想到自己刚回来这几天还真就挺忙。

    瑞征道:“李大教习,王爷和贝子爷请您去府上吃晚宴。”

    李谕没有什么借口回绝,于是答应道:“谢王爷相邀。”

    刚进庆亲王府,载振就一脸笑容迎了过来,“李先生终于回来了!让我好生想念啊!”

    “贝子爷别来无恙!”

    “快快快,阿玛正等着你哪。”

    奕劻见到李谕也心情颇佳:“这次多亏小先生,与专使团共同扬我国威,太后可是高兴得很!对了,朝廷为此给你特地下了赏格。瑞征,快拿上来。”

    李谕对慈禧高不高兴并不关心,但是赏格确实值得期待。

    瑞征一路小跑,端过来一个盘子,上面放着四张500两的银票。

    奕劻说:“这是朝廷特旨专门赏给小先生的。”

    “谢朝廷恩典。”有钱当然是好事。

    一旁的载振说:“两千两是对专使团成员最高的赏格,当然,先生也是实至名归。”

    那是必须啊!都是靠本事拿的!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