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耗不起的是带清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一百四十七章 耗不起的是带清 (第1/3页)与会众人对赵学宁这番话的反应很不一样。
有人感到畏惧,有人感到激动,有人感到担忧,有人沉思着考虑双方的实力对比。
海州州长陈庆站了起来发言。
“大总统,虽说以少胜多不是不可能,但是大清掌握的领土资源,包括人口,数十倍于我,如果不能速胜,我必将陷入困局之中,而如今,以我军的实力,能够速胜吗?”
陈庆的意见也是在场不少人的意见,他们纷纷点头,虽然没有说话,但意思是很明确的。
他们觉得,大清太大了,太强了,兰芳就算能打过,也耗不过。
所以必须要选择一战而胜的速胜战法。
然而赵学宁却持有完全相反的意见。
“陈州长,你说要速胜?我看好像也有不少人赞同这个看法,但是我和你们的看法完全相反,速胜,是万万不可的!我们要打,就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决不能速胜,因为比起我们,大清才是耗不起的那个!”
这番话说出来,除了少数人露出沉思的神情,大部分人都露出了惊愕的表情,显然对于赵学宁的这一看法持怀疑否定态度,不知道赵学宁为什么这样说。
怎么大清才是那个耗不起的家伙?
他们耗不起?
那么大的国家,耗不起?
还真耗不起!
赵学宁笑了笑。
“我知道诸位都怀有疑惑,觉得大清那么大一個庞然大物,怎么会耗不起?但是我要说,他还就真的耗不起,诸位也都知道,大清是小族临大国,其立国根基,不是全体国民,而是旗人。
其行军征战、治理国政,多以旗人为先,高官厚禄者为旗人,领兵作战者同样也是旗人,皇帝不信汉人,只信旗人,对于汉人,则多加防范,并不会引为臂助,反而多方严厉禁武。
在这样的基础下,大清能够与我们成为敌人的,就是满蒙汉八旗之兵,其他包括绿营在内的,还有天下万民,他们都并不是清帝的臂助,相反,他们是清帝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
这番话说出来,原本那些感到惊愕的官员也开始思考这话里的意思。
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生在清帝国本土,后来才渡海到南洋求生存的,基本上对于清帝国都有一个自己的原初印象,无非残暴、不讲理。
但是赵学宁这一分析,他们纷纷感到有点意思。
大清立国,的确是小族临大国,满八旗兵丁人口数量都相当有限,为了扩大统治根基,才增加了蒙八旗和汉八旗,将统治根基从满人扩大到了旗人的范畴,如此才有了他们的核心统治集团。
尽管如此,因为根深蒂固的防汉思想,尽管在康熙和雍正时期汉军旗的人得到了一定的重用和发展,但是到了乾隆时期,情况发生了改变。
弘历的想法与他的爷爷、爸爸不一样,他认为汉人太多,汉军旗的人也太多,这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一边通过文字狱打压科举官僚,一边通过出旗为民政策打压汉军旗,以全面限制汉人的政治和军事势力。
那些清军入关之后才加入清帝国作战并且因为功劳被抬旗成为旗人的汉人被大规模清退,得到保留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清军入关之前就已经投效的汉人,他们往往被称作“陈汉军”。
经过乾隆朝针对八旗汉军的大规模出旗为民,至乾隆后期,八旗壮丁总人数只剩下五十万左右,较康熙末期的六十九万下降了近二十万的人口规模,减少的基本上都是八旗汉军。
按照五口一户的规模来算,到乾隆后期,满蒙汉八旗总人口不过二百五十万左右的规模,也就是说,乾隆时期,满清朝廷的政治、军事精英的主要来源,都在这二百五十万人之间。
这二百五十万旗人是满清皇室统治整个大帝国在这一时期两亿六千万人口的主要依仗,而对于这两亿六千万人口,满清朝廷是压榨、利用、防备为主,根本谈不上使用他们的力量。
六十多万的绿营兵更像是地方治安维持部队,而不是精锐野战军,乾隆时期的精锐野战军基本上就是蒙古兵和八旗军队,在康熙、雍正时期战斗力强于八旗军队的绿营的力量在乾隆时期实际上是在被不断削弱的。
“清帝弘历并不信任汉人,这一点从他麾下主要军事将领皆为旗人就能看出来。”
赵学宁拍了拍面前的桌子,缓缓道:“也就是说,整个大清帝国虽然庞大,虽然人口众多,虽然看似强横,但实际上,其人口利用的效率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