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路进军方案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路进军方案 (第2/3页)弘历。
弘历最终看到的就是一份请安折子,上头着重吹嘘了舒常自己在两广的“政绩”,以及六十万两捐献赈灾银的事情。
为了突出自己的不容易和清廉,舒常还特意说明这笔银子一开始只有五十万两,是他和粤海关监督穆腾额还有一票属员一起凑了十万两银子补上,一共六十万,聊表两广总督府和粤海关对于君父的拳拳敬爱之心。
为了赈灾的事情忙的头昏眼花精力不济的弘历看到这份折子的时候,还真有些开心,觉得终于有人能真正的为他分忧了,六十万银子不算什么大的帮助,但是有总好过没有。
舒常,穆腾额,能用啊,真的能用啊。
至于那份请安折子,看折子看到快要吐出来的弘历也就是大致扫了一遍,然后留下了三个字的批示——知道了。
他实在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年轻的时候那样逐字逐句查看臣子们的奏折,并从中抽丝剥茧,找到官僚们欺上瞒下侵吞国帑违背他意志的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查出来一大堆奸佞。
年轻时候的弘历,真可谓是双目如炬,很多臣子所犯下的事情的蛛丝马迹都是被他从奏折上的字句里瞧出了端倪,然后深挖下去,挖出了大瓜。
可时过境迁,岁月的流逝与衰老已经永久不可逆的带走了那个年轻的弘历。
兰芳六年,西元1785年,乾隆五十年,弘历,七十四岁了。
他始终没能意识到南疆的局势对于他的带清帝国来说到底有多危险,他始终不曾了解到南疆海域上出现了一头猛虎,并且这头猛虎正在中南半岛上疯狂地啃噬着属于清帝国的影响范围。
不过这也不能怪赵学宁不讲武德,主要是你带清真的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介入,这种情况下,你也没办法干预兰芳的迅猛发展。
也在这一年,赵学宁二十八岁,按照当时的标准,还不能算是一个严格来说的中年人,还没到而立之年,而放在现代标准来看,也是一个标准的青年人。
赵学宁的精力始终很充沛,非常的充沛。
兰芳六年一整年,从他发表重要演说,把【驱逐鞑虏、再造中华】这句口号喊出来的时候开始,他就一直在全力全开,从未懈怠。
吕宋已经彻底安稳,暹罗也相对安稳,就算是刚刚控制的真腊总督区和琅勃拉邦也是安稳的,兰芳投入了相对较多的治安力量以及较大的介入力量,很快就稳定了当地的秩序。
之后赵学宁也没有继续扩大势力,并未立刻展开对北越郑主的进攻,只要对方不搞事情,他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新占据的领土。
兰芳共和国的行政体系和军事体系以及经济体系在这一年里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大量熟练和被迫熟练的官员在南洋海域游来游去,被赵学宁从兰芳本土调遣到各个地方担任职位。
这些人有些甚至只是刚刚从政法学校的进修班里面出来,很多人都没有实际的处理政务的经验,就被迫投入了使用,去治理一个又一个的集体农庄,而稍微有一点经验的,起步都是县长。
没办法,缺人始终是一个问题,但与此同时,需要统治的人口也不算很多,与带清境内动辄几十万一百万人口的大县比起来,兰芳压根儿就没有几个正儿八经的县能拿得出手。
治理的人少,那对于治理水平的要求就不会很高,等于有足够的缓冲期能让不熟练的官员上手尝试,试错成本也会比较低。
反正大家都是刚从蒙昧时代脱离出来进入农业社会和前工业社会,治理的人和被治理的人都是草台班子,大家就先凑合着,说不定还挺合适的,对不对?
结果还真就是这样。
正是所谓的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兰芳的大部分基层官府都是草台班子,治理的民众也没经历过精英治理,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精细的治理。
主要在兰芳之外的那些新领土上的原先的政权,那些原先的治理者们连草台班子的人都不如。
尼德兰殖民者,西班牙殖民者,西山政权,旧阮氏政权,也就一个暹罗政府在郑信时期有点样子,其他的都是些什么妖魔鬼怪?
兰芳的新手上来治理就是照本宣科,没什么创新,也不敢搞什么这个那个,结果还就真的适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
大家都是没什么能耐的一盘散沙,重新组合一下,还挺适配。
在治理初期的大恢复阶段,还就真的正好不需要官府的大量介入,只要给农民安稳的环境和足够的生产资料,他们自己就能营造出一个政通人和的局面。
大恢复时期,主打一个官府不要过度干涉恢复,只要维持和平安稳的局面,就够了。
那就这样呗,只要时间足够,草台班子也能正规起来,草台班子的人也能变成精英,衣衫褴褛的老农民也能变成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