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结局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结局 (第2/3页)

的资本家为了寻求出路选择改行,或者选择与华联合资办设企业,引入华联的投资和设备技术,以维持自己的利益。

    这进一步增强了华联对带英经济的影响力。

    伴随着带英在印度殖民的危机,带英的又一大殖民市场面临极大的危险,这促使带英内部的强硬派支持小皮特政府往印度运输更多的军队,派遣更多的军舰,以稳定印度的利益。

    美洲殖民地已经失去很多,眼下除了非洲,最要紧的就是南亚次大陆的殖民地,要是失去了那重要的殖民地,带英的经济会再遭重创,难以维系。

    尽管马雷克派势力试图阻挠这种行动,认为这种行动将增加与华联发生摩擦的可能性,但是在国王又一次拖着病体勉强出席议会之后,作为小皮特政府的最后一搏,出兵的议案得到了微弱多数的支持而通过。

    兰芳二十七年年初,带英组织了一百二十多艘军舰、运输舰,承载一万名正规军士兵和大量武器装备出发前往印度。

    这一议案得到通过之后,陆航拜见了小皮特,提出带英这样的行动将威胁华联在印度的利益,也会影响两国的双边交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希望小皮特能够重新考虑。

    但是小皮特已经没有退路,他回绝了陆航的要求,坚持这一决定,派遣了规模庞大的远征力量,于兰芳二十七年下半年抵达了印度。

    这支庞大军事力量的抵达初步稳定了印度总督区的混乱局势,使得印度总督府重新得到了威慑地方的力量。

    理查德·韦尔斯利欣喜若狂,立刻重新组织军队,准备发动再一次的战争,以挽回之前的危机。

    他也很清楚,这是小皮特政府以及他自己的最后机会,如果不能消灭掉迈索尔和海德拉巴的军事力量,印度总督区就将不复存在。

    兰芳二十八年年初,不顾华联政府的抗议,理查德·韦尔斯利率领五万英军、印度土邦军队组成的联军再次发动了战争,海陆并进,试图对迈索尔和海德拉巴发起雷霆打击。

    他们同样再次联合了不甘失败的马拉塔联盟,马拉塔人再次出动了大量军队发起进攻,配合英军的作战。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迈索尔新军和海德拉巴新军经过战争的洗礼,战斗力更强不说,人数也得到了增加。

    除此之外,华联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准备正式撕毁与带英的同盟协定,出动军队作战。

    在迈索尔、海德拉巴联盟与带英、马拉塔联盟在陆上激战的时候,赵学宁下令华联海军第三舰队和第六舰队顺势出动,在斯里兰卡海域与带英海军进行了一场大战。

    这场大海战是风帆海军巅峰的带英海军对蒸汽铁甲舰的华联海军的一场大决战。

    事实上,带英在充分认识到华联海军的优势和威胁之后,也在国内发动了对海军的建设计划,对本国海军进行了革新,也在蒸汽机和冶金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试图缩减与华联的差距。

    但是华联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追上的,多年组建的铁甲海军也不是那么几年时间就能建设出来的,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为亲华派在议会中的阻挠,使得带英海军难以得到充分的资金投入,再加上内部的贪腐,好几年折腾下来,带英海军不过成功改建了十三艘铁甲军舰。

    至于蒸汽机,则还没有实现技术的突破。

    所以带英海军的动力还是风帆和洋流,只有十几艘军舰得以披上铁甲,貌似增强了海军力量。

    此次,这十三艘铁甲舰也全部来到了印度洋,似乎小皮特政府也对华联可能介入这场战争怀有疑虑。

    带英这些年越发重视印度,所以在印度布置的海军力量并不弱小,几乎是其海军主力的三分之一,还有全部的铁甲舰和大量精锐水兵,印度总督府能动用的海军战舰数量达一百八十余艘。

    然而在华联海军蒸汽铁甲舰和强力火炮的优势之下,风帆时代的带英海军还是无法与之抗衡,在火力对轰中落入下风,近身接战也不是对手,一场大海战之后,主力全军覆没。

    华联海军在斯里兰卡海域一战击沉了带英八十多艘主力战列舰、护卫舰,俘获了二十多艘,又北上带英海军基地,一战覆灭了带英全部的海军战舰,占领其港口。

    两次印度洋海战之后,带英在亚洲区域的海军力量被华联海军全部摧毁。

    与此同时,赵学宁又下令缅甸新军主动出击,进攻孟加拉地区,直接越过双方约定保持了将近二十年的势力分界线。

    缅甸新军的出击和华联海军的出击都是带英没有想到的,理查德·韦尔斯利也没有想到。

    尽管他留下了一支军队留守老巢,但是他率领军队主力南下出击与迈索尔新军决战的时候,老家还是被偷了。

    缅甸新军战斗力比迈索尔新军和海德拉巴新军更强,更能打,且完全听从华联军事委员会的指挥,对于带英在孟加拉地区的势力打击非常迅猛。

    而当理查德·韦尔斯利正在前线和迈索尔新军苦战、勉强取得了一些优势,准备进一步进军的时候,就得知自己后方被攻破、老巢覆灭的消息。

    缅甸新军攻占了加尔各答,击溃了留守的英军,占领了印度总督府,直接摧毁了他继续战斗、获取胜利的可能性。

    雪上加霜的是,当这个消息传到军中的时候,只有带英正规军和东印度公司的一部分白人武装没有骚动,其他各印度土邦的仆从兵乃至于一些白人武装都发生了骚动,继而是大崩溃。

    理查德·韦尔斯利震惊之下只能宣布撤军返回加尔各答,希望还能挽回局面,但是前有缅甸新军的主动出击,后有迈索尔新军的追击,最终,这支英军被两面夹击,全军覆没。

    理查德·韦尔斯利和他的弟弟阿瑟·韦尔斯利、亨利·韦尔斯利全部战死,带英在印度的军事力量就此全部覆灭。

    此后,赵学宁调动了华联正规军的一个兵团入住加尔各答,代替带英取得了带英在印度全部的控制区域,顺便还吞并了整个东印度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了孟加拉总督区。

    带英东印度公司掌握的全部财富、土地都被华联政府接管,其内部人员有相当一部分选择投降华联寻求合作,少部分死硬分子被全部处死。

    这个消息传到伦敦的时候,引发了伦敦政局和股市的剧烈震荡,带英几乎是立刻就爆发了经济危机,大量连锁反应的爆发使得小皮特政府根本无法应对,小皮特在重重压力下宣布辞职。

    而后,伦敦议会内部的强硬派和亲华派展开了激烈交锋,强硬派认为华联居心不良,主动挑起战争,吞并了带英在印度的全部利益,这是与联合王国决裂的象征。

    为了维护联合王国的利益乃至于生存,联合王国必须要集中全部主力和华联决一死战。

    而数量更多的马雷克派则认为是小皮特政府的错误对抗政策把华联推向了对抗面,如果继续维持友好的政策,局势未必会坏到这个地步,都是小皮特政府乱来所导致。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天天在议会上演全武行,正巧国王乔治三世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带英内部更加混乱,别说开战,内部纷争都无法平息。

    万般无奈之下,大家只能推出最有资历的著名墙头草——福克斯出任首相来稳定局面,福克斯则采取了绥靖政策,主张同华联议和,暂停纷争,来争取稳定国内局面的时间。

    最后华联和带英双方在里斯本举行会谈,最后以华联“退让”一步,放弃索取战争赔款为结果,结束了这场军事纷争。

    带英不用付出什么军事赔款,但是却失去了整个印度和亚洲的殖民事业,对国内经济造成了几乎无法挽回的恐怖打击。

    更兼同一年珍珠大运河的全面开通,使得华联从此以后的商业、军事运输都不需要绕道好望角前往欧洲,而可以直接从红海抵达地中海进而抵达欧洲,大大缩减了运输航程。

    商船前往欧洲更加便利,意味着华联的商品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在欧洲倾销。

    军舰前往欧洲也更加便利,意味着华联的军事力量可以更加便利的投放到欧洲,形成更加强力的威慑。

    此后,直到兰芳三十年,华联的纺织产业成功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质量击溃了带英摇摇欲坠的纺织产业,实现了对带英的全面倾销,带英本土也沦为了华联商品的倾销地。

    带英的支柱产业崩盘,国内经济一落千丈,大量商人、权贵破产,仅剩下与华联关系紧密的亲华派成员得以保全自身。

    在此潮流推动之下,赵学宁成功推动了带英驻华联使节马雷克返回伦敦接任福克斯成为首相的政治行动,然而此时此刻的马雷克已经完全成为华联政府的傀儡,没有了自主的可能。

    福克斯政府的下台意味着带英国内的亲华派的全面上位,马雷克作为带英亲华派的领头羊、代言人,成为带英新一任首相。

    他上任后大力推动绥靖政策,为了缓解经济危机,主动采取了诸如裁军、出售国有产业、矿产、土地等等方式获取资金,当然,主要买家基本上都是华联方面的人物。

    他的一系列绥靖主义政策成功缓解了经济危机,大大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也在华联的经济扶持下稳定了国内的就业环境,而代价就是自废武功、拱手让出经济主导权。

    因此,马雷克担任首相期间的带英政府被嘲讽为彻头彻尾的“华联内阁”、“赵学宁的提线木偶”。

    但是因为其在经济上的成绩,以及切实稳定了带英国内动荡的政局的成绩,后世部分学者对马雷克的评价并不是投降主义者,而是务实主义者。

    这部分学者认为马雷克知道带英在军事上根本无法和华联抗衡,强行对抗的结局只能是土崩瓦解,所以选择了务实主义。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马雷克是对的,因为华联真的能把带英给肢解了。

    在华联逐步降服带英、使之自废武功、退出世界争霸格局的过程之中,欧洲大陆上,德意志联盟和意大利联盟也感受到了过于强大的压迫力,包括沙俄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

    华联越发强大的经济压迫力和在华联庇护下成长的法兰西共和国的压迫力也不断增强,其内部的共和主义思潮不断影响着这些传统的王权国家,使得各国王权政府极度不安。

    于是在兰芳三十一年、西元1810年,赵学宁大总统任期满二十年、主动辞职不再担任大总统的时候,他们开始搞事情。

    德意志联盟、意大利联盟和沙俄三方面联合起来组成神圣王权同盟,后面奥斯曼帝国也宣布加入神圣王权同盟,再次发起了对法兰西共和国主导的西欧地区的打击。

    他们试图覆灭法兰西共和国,恢复王权统治,整合整个欧洲大陆的势力来对抗华联。

    这个神圣王权同盟似乎认为赵学宁辞职、不再担任华联大总统之后会引发华联的政局动荡与国力下降,所以打算趁这个机会搞一波事情。

    可他们没有预料到,华联内部的政治交接换届非常迅速。

    赵学宁辞职之后,新任大总统、赵学宁扩张主义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前外交总长陈启隆转头就任命赵学宁成为大总统特使、华联陆海军大元帅,全权负责处置欧洲战事,他这个大总统则退居幕后,成为后勤总负责人。

    于是这个神圣王权同盟顿时傻了眼。

    时年五十三岁的赵学宁不再留守国内而不外出,而是以大元帅的身份前往巴黎。

    在巴黎,赵学宁以他绝对崇高的威望在巴黎宣布集合华联、法兰西共和国、带英、西班牙和葡萄牙五国势力组成共和同盟。

    他亲自担任共和同盟最高总指挥,指挥五国军队联合作战,在莱茵河、北意大利、瑞士地区接连大破神圣王权同盟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不断获胜,而神圣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