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青蝇之飞,不过数武,附之骥尾,可致千里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212章 青蝇之飞,不过数武,附之骥尾,可致千里 (第2/3页)

  船夫哥微微皱着眉毛说道。

    执掌BYD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对外人说过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但是船夫哥还是选择了自己亲自上阵,他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无比的明白,眼下的时代是技术更新换代频繁的时代,是一个不小心就会落后的时代。

    毕竟他身边的秘书,也跟着自己多年来,知道自己的喜好和习惯。

    虽然在他看来,这三篇论文里面所提到的电池技术,未必就会比自己的技术还要好,毕竟只是从论文上面,根本无法得知这个技术需要多长时间真正的应用出来,成本又是多少,可靠性如何。

    《先进材料》上面的三篇期刊,船夫哥很快就看完了。

    买下这个技术,凭借BYD成熟的研发体系,说不定就能快速地做出更多更好的电池。

    “嗯,这个技术比较重要,就让吕总去看看吧,合适的话,就买下来。”

    船夫哥对着秘书,如此吩咐道。

    “是,王总。”

    秘书恭声应下。

    ……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池,一个是铅酸蓄电池,一个便是锂电池。

    而扎根锂电池的公司不在少数。

    闽东的CATL便是其中一家。

    “老曾,你看了这一期的《先进材料》了没有?”

    梁乐康带着一丝兴奋对着曾群问道。

    “怎么了?我还没有看,让你这么激动,这一期的《先进材料》莫非是刊登了什么重量级的论文?”

    曾群一边说着,一边摸起放在手边的期刊,准备看。

    然而,还不等他开始看,梁乐康便主动地将事情说了出来。

    “这次的《先进材料》上面刊登三篇论文,都是一个人发表的,质量很高,论文内容在电池方面有了很的突破,根据论文内容所说,电池比容量得到提升,衰减程度也会得到缓解。”

    梁乐康大致地介绍了一下,曾群一边听着,一边打开了期刊看了起来。

    一下子就找到了王东来发表的三篇论文。

    只是大致看了一下三篇论文的名字,曾群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曾群是闽省人,1985年考入魔都交大船舶工程系,1997年攻读华南理工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的工程硕士学位。

    不仅如此,到了2002年,他又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就读四年,获得博士学位。

    绝对称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

    之所以读书跨越这么长的时间,也是因为曾群在工作创业的时候,领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才会深造。

    1999年,用锂电池界最豪华的团队和10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

    买下贝尔实验室眼的软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相关专利授权之后,就接到了水果公司的订单,一战成名。

    2005年,被樱花国的TDK集团全资收购,成为了樱花国独资企业。

    如果到了这一步,也就没有了后面的事情。

    偏偏,随着国内的一纸政策。

    今年,ATL分出了CATL。

    曾群的能力可想而知,所以仅仅只是看到这三篇论文名字的时候,曾群心里就有了大致的分寸。

    心里一动,就全神贯注地看起了论文内容。

    在曾群正在看论文的时候,梁乐康并没有催促,而是安静地在一旁等着。

    半个小时后,曾群便放下了期刊,问道:“这三篇论文确实很有意思,我们公司就缺这样的人才,就凭这三篇论文,我可以开出年薪百万的待遇,如果论文作者愿意来的话,技术总监这一位置也可以给他!”

    曾群很果决,直接就做出了决定。

    只是听到曾群这么说,梁乐康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道:“老曾,我就知道你没有观察这三篇论文的作者,这位作者可不缺这点钱,甚至是他比你我都还有钱一些!”

    “是谁?”曾群有些好奇,也有些不信。

    因为在他的印象里面,国内比他有钱的很多,可是在电池这个行业,能写出这种质量论文的人就没有了。

    看着曾群露出明显的不信和好奇神色,梁乐康便说道:“唐都交大的那位国内最年轻的教授,王东来!”

    听到这个名字,曾群这才恍然大悟。

    人工智能医疗辅助诊断技术,他也关注过,对于这个国内最年轻的教授,他也有一点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