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沈宋沈佺期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501章 沈宋沈佺期 (第2/3页)

 韦氏干政后,大肆捕杀武周人物,大罪者、证据确凿者多遭诏斩,余者下狱愈千之众。

    佺期公之所以未遭诏斩,是中宗下了一道圣旨对武周大臣不能滥杀,再就是因为所诬之人尚无确证。

    综上所述,一、二原因只是表面现象,真正下狱的原因是第三个。

    那就是他所跟随的武皇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且是被逼退出的。

    新的权贵是不会放过旧时人物,何况韦氏又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恶毒女人。

    中宗在贬房州的路上曾跟韦氏有过承诺,一旦掌权,任韦氏参政议政。

    佺期公是武皇时期的宠臣,武皇对韦氏一向看不起,她俩虽然是婆媳关系。

    但主要的还是政敌关系,韦氏能放过武皇时的宠臣佺期公吗?显然不能。

    有人弹劾他有此劫,无人弹劾,他仍难逃此劫。

    与佺期公同时受到牵连的家人有两个年幼的儿子和两个哥哥、三个弟弟。

    他在狱中受尽了折磨,经常遭到狱卒用刑,狱中环境很差。

    臭虱横行,三天不能吃上一餐饭,两个月没有梳头。

    时值盛夏,又得了疟疾,差一点被折磨死了。

    但是因沉冤不白,意有不甘,洗冤雪耻的决心支撑着他挺过来了。

    他从长安出发,经四川、湖南、云南辗转了一年的时间,才到达贬地驩州,他在流放之地生活了五年。

    “宋之问却偏偏遇到了对头,沈佺期不但才华不在自己之下,操守也不比自己高尚多少。”

    “上官婉儿站在楼上,居高临下地审阅诗稿,凡是看不上眼的便直接丢向楼下,这真要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艺术气质的一次高空抛物了。”

    “能让见多识广的上官婉儿看上眼的诗歌,当然少之又少,诗卷不断从楼头纷飞而下,宛如雪片。”

    “不多时,未被抛下的便只剩宋之问和沈佺期两人的诗卷。”

    “虽然俗话说文无第一,但只要有了裁判,终究可以分出优劣。”

    “上官婉儿斟酌了一些时候,终于果断抛下了沈佺期的诗卷,然后总结。”

    “沈、宋二人的诗歌不分伯仲,但细细品味之下,沈佺期的结语是微臣凋朽质,羞睹豫章材,文气到此已尽。”

    “而宋之问的结句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言尽而意未尽,袅袅尚有余音。。”

    “作为文学评论而言,上官婉儿这番话即便在今天来看也是相当公允且极有见地的。”

    “诗文不尽如其人,其实以个人性情而论。”

    “宋之问做事奸诈狠毒,每每不遗余力,不留余地。”

    “所以一生大起大落,最后落得被诏令自尽的下场。”

    “沈佺期却温和许多,虽然也和宋之问一样贪赃受贿,为非作歹,也一样因为政治上站错了队而饱受牢狱之苦。”

    “但终于还是挨了过来,终于还是看到了宋之问不曾看到的那一片晚霞。”

    “律体诗是到了沈佺期和宋之问的手上才正式成型的,所以即便在以因人废文为正统观念的古代,人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两个卑鄙小人的经典地位。”

    “其实沈佺期、宋之问之所以精研诗歌的音律、对仗,其动机既不高尚,亦不高雅。”

    “只是作为御用诗人,没办法在内容上出新,便只有在形式上出新。”

    “一首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诗歌,无论再怎么写,境界终归低下。”

    “唯一的弥补办法就是极尽雕琢之能事,使诗歌的形式美完全压倒内容美。”

    “换句话说,要把萝卜卖出高价,就只能把萝卜雕刻成花,衬以金箔,盛在精美的瓷碟里,配上贵族气的银质餐具。”

    “龌龊的动机,加上货真价实的才华,终于成就了律体诗这种极尽形式美的新诗体。”

    李清照:大唐诗人往事,沈佺期唐代律体诗之始。

    佺期公从政后到底做了哪些事也不太清楚,结合全期公生卒年限,以及他在诗中所提到的一些只鳞片爪的记述,只能作个略考。

    佺期公唐显庆元年出生于河南省相州府内黄县,上元元年中进士,时年18岁。

    能18岁中进士,仕人中凤毛麟角,其前可入神童之列,其时可谓少年得志。

    这一年12月,武则天为笼络人心,巩固其政治地位,向唐高宗进奏了十二件事。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诏行十二条,这十二条中的一条与佺期公有关,即提高才高位卑官吏。

    所以佺期公一入仕途就直接进入了唐王朝的最高权利集团的圈子里,他最开始的职务是协律郎与侍制。

    即无事时在南省从事文书工作或研究格律,皇帝出巡或有大型活动时跟随做一些应制诗文。

    以歌时世,他对律诗的规范可能也是在做协律郎时完成的。

    从他的诗作中可以查出,这类诗词词句华丽,格律精严,但没什么实际内容,比较空泛。

    大概在30岁左右晋升为考功员外郎,属五品或六品官之列。

    在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员是由宰相提名,皇帝诏命,考功员外郎主要从事科举考试的一些事宜。

    唐朝科考一般是三年一举行,作为京官,非大比之年并不是很忙。

    公事之余他的主要工作仍然是侍从武皇,做诗应对。

    则天皇帝的五言诗做得很好,书法也很有名气,她的飞白为古今一绝。

    所以她对才人也格外看重,全期公也是她当时看重的俊才之一。

    佺期公与宋之问的五言诗在当时的宫庭应制诗人中是最上乘的。

    佺期公由考功郎晋升为给事中,然后做了尚书。

    给事中任上3年,尚书任上5年。

    给事中在唐时是很大的官,同三品,具体负责中书省的日常政务工作。

    尚书在唐时一般由正三品以上官员充任,位列九卿,完全可以用显赫形容。

    这此诗句恰如其分地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