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明钱庄放贷就是与民争利,太子监国你们怎么不继续反对了?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200章  大明钱庄放贷就是与民争利,太子监国你们怎么不继续反对了? (第1/3页)

    其实这几天在朝堂上,便已经有人从各种角度抨击大明钱庄,其中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与民争利”。

    说到底还是大明钱庄即将开展的放贷业务,触动了某些世家大族的利益。

    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借贷行为。

    《秦律十八种》记载:有罪以赀赎及有责(债)于公。

    这里的“有责于公”,指的就是民众向官府借贷,这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

    毕竟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种地毕竟是靠天吃饭,抵抗风险能力较低。

    一到年节不好时,农民没有收成,很多人家连饭都吃不上。

    如此下去,就只能靠借钱度日了。

    古代的民间借贷,根据借贷时担保方式的不同,同样分为信用借贷和质押借贷。

    可是人们都已经开始靠借钱为生了,又哪会有剩余财产来作为抵押呢?

    因此信用借贷逐渐成为古代最常见的借贷方法。

    很多人会奇怪,难道出借人就不怕,别人拿着他的钱逃跑吗?

    这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信用借贷的双方,大多是经济实力相差悬殊之人。

    那些有能力向外出借的,基本上都是社会地位崇高的贵族,而且与官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他们对于普通小民来说,具有天然的震慑力,欠了钱后不敢不还。

    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贫苦的百姓出门基本靠走路。

    一天根本走不了多远,还没来得及逃跑,就会被抓回去。

    最为关键的是,户籍制度的约束力很大,人们想外出必须向官府申请。

    如果没按照规定走了,那就是黑户,被发现后果更惨。

    如果欠钱的人实在还不上钱,出借人会用自己的势力,强硬逼迫借贷人以土地、房屋,或人身作为抵押,最终转为质押借贷。

    质押借贷则是根据“质”的不同,分为物质和人质。

    所谓的物质是指以财产作为担保,来向别人借钱。

    据《后汉书·梁冀传》记载:东汉外戚梁冀为人积善钻营,经常收集富商们的信息,然后去强行借钱。

    他发现富商孙奋家中颇有钱财,就带着几匹马来到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