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师生论道,祸乱之源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一百七十九章 师生论道,祸乱之源 (第3/3页)前,对于寿春城外建立工坊之举,他并不能理解。
毕竟重农抑商,乃是数百年以来的主流观点。
秦瑱如此举止,便如军队经商,与之前治国主流观点相悖。
但现在听了秦瑱的逻辑推导之后,他突然发现兴建工坊,不是什么突发奇想,而是出自秦瑱的治国理念。
秦瑱建工坊,就是从本质上解决生产力短缺问题的一个步骤!
想到此处,他便是恍然大悟,猛然看向了秦瑱道:
“先生之所以在城外开建工坊,莫非是为了容纳多余的劳动力?”
见诸葛亮说出多余劳动力几个字,秦瑱自是点头笑道:
“吾于此处以工代赈,正是为了吸纳多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实则直至如今,大汉早已不需要如此之多的农民!”
“世家之所以能兼并土地,便是因为我大汉耕者太多,粮食过于丰裕,导致粮价过低。”
“似乱起之前,百姓辛苦劳作一年,五口之家,共做五十亩田,可得余粮百石之多。”
“可百石之粮,却只能作价数千钱,除却田赋、算赋、口钱之外,便只余千钱。”
“粮价如此之低,使百姓家中无有积蓄,一逢灾年便只得卖田为奴。”
“故要增进生产力,便要将多余劳动力集中,发展经济产业!”
“如此,即便不再重农抑商,只要能保证百姓劳动力不浪费,便能维持家国稳定!”
诸葛亮听到这一番话语,不自觉便摇头感慨道:
“先生真乃天纵奇才也!亮此前观商君之书,只觉农业为国之本也!”
“若纵容百姓离其田,则天下便会大乱!”
“可如今思之,以农为本虽有其理,却也是祸乱之源。”
“以农为本,抑制工商,虽稳定了大局,却也抑制生产力发展!”
“大量劳动力由此空转,不仅难以富国,还会使得家国越发贫困!”
“亮本来对此困惑已久,如今听得先生之解,方知何为治国之道!”
说到此处,他便对着秦瑱躬身一拜道:
“先生今日剖析此事,让亮多年疑惑为之一解,还望先生受学生一拜!”
实际上他提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候,他心中是存在疑惑的。
因为他提出的理论,乃是根据现象进行的经验总结。
天下为什么合久了就会分开,这其中的底层逻辑,他不明白!
而现在他懂了,合久必分之理,在于政策施行跟不上劳动力发展的脚步。
由此激化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导致最终分崩离析。
这也就说明为什么国家刚开始建立之时,一定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兴盛。
而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却会慢慢开始进入停滞,直到衰败!
归根就底,就是因为国家刚建立之时人口稀少,劳动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直到国家人口越来越多,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和土地绑定,导致生产力发展停滞,最终反倒让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穷!
这些道理,要不是秦瑱的分析,他可能永远都不知道!
现在知道之后,他才发现以往了解到的治国观点有多么的落后。
可以说,之前他对秦瑱印象还只是能力出众的长者。
而现在秦瑱在他心中地位已然超过诸多上古先贤了!
别的不说,光凭参透了生产力与人世运转的逻辑关系这一点,就已经爆以往的思想家十条街!
在这种参透了治国本质而施展的治国之政,他压根不敢想象能打造一个多强盛的王朝!
因而现在,他只想通过一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震撼之情。
不过秦瑱见状,却是微微一笑道:
“孔明自也无须如此,今日之言,不过你我论道之语!”
“现在孔明既然已知节流之法,可知当如何开源?”
他将这些告知孔明,不是单纯教授知识,而是希望孔明能理解他的改革思路!
现在孔明已经主动提出了第一种改制手段,那接下来就要孔明理解第二种手段了。
诸葛亮听闻此言,自是再度沉思。
虽说他现在已经理解生产力和社会运转的关系。
可如何发展生产力,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生产力这种抽象的东西,当如何通过政策来推动发展?
除了调整产业结构之外,他暂时想不到任何办法。
思虑及此,他再度发扬了自己不懂就问的精神,再度下拜道:
“学生亦不知也,还望先生解惑!”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