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章)开河道时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章)开河道时 (第2/3页)

人的任免,都是有迹可循的。

    以前不明白,现在霍海已经搞清楚了。

    比如公孙弘,其实就是刘彻剥夺相权的一次尝试,为的就是让封侯拜相变成拜相封侯。

    让相权从贵族手中解放出来。

    因为贵族当了丞相,有点难对付,普通人当了丞相,更好拿捏。

    但是为了推行盐铁一事,又让李蔡当了丞相。

    李蔡又是标准的封侯拜相,先封侯后拜相,等于又开倒车走了老路。

    而张欧,却是一个预备役。

    张欧,是贵族的后裔,但是却不是贵族,但他在朝中威信又高。

    任何时候只要刘彻用得着,随时可以把张欧顶上去当丞相,那就又继续走了先拜相后封侯的路子。

    继续剥夺相权。

    此时,刘彻仔细的回想,才恍然大悟。

    自己差点斗败一局而不自知!

    张欧就是为了为子孙后代谋福利才为官的,才拼到了今天。

    如果当初举孝廉的制度确定下来,那张欧绝对不会再继续给自己效力了,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到时候,只要自己想要他为丞相,他随时都可能请辞官!!!

    一旦他辞官,那博夺相权的尝试就又失败了。

    而张欧自然也就在旧贵族们那儿得到了一份新的政治资源。

    因为这点事儿,刘彻迅速就看穿了之前没看穿的事情,锐利的眼神似乎透过小院的树木,落在了百官身上。

    刘彻很清楚,这种代表了自身利益集团的斗争,就是这样的,谈不上谁对谁错,只有谁手段是否黑暗是否下作。

    但,如果拿不出真凭实据,自己真不好说什么。

    更何况!

    就算查出张品有什么问题,刘彻也不想动张欧。

    因为,当初帮助刘彻甩脱窦太主团队影响力的,正是张欧。

    当初刘彻其实是没资格做皇位继承人的,全靠窦太主在后面跑前跑后各种政治投入,最终帮助刘彻上位。

    而刘彻上位太子位置后,他的利益集团中,窦太主的占股就超过百分之五十一的。

    就跟当初刘邦被项羽打败,吕家二次投入后,占股超过百分之五十一是一样的。

    之所以现在窦太主只是有威信而没有政治影响力,就是因为陈阿娇巫蛊案。

    这件事情,很多人以为是张汤查的,并且甚至司马迁他爹记录的时候,都是写的张汤查的。

    实际上不是。

    一开始的确是张汤查的,但是一直没办法让各方满意,没法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案陈词。

    毕竟当时张汤还年轻。

    当初正逢张欧接手了御使大夫的位置,张欧上台后,很短时间内,就结案了。

    陈阿娇被贬长门宫,窦太主的原始股从百分之五十一暴跌到百分之一。

    这件事情虽然外面没人知道,但是后来写史书时,史料还是留下了痕迹。

    当然了,现如今的朝廷,也就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案子是张欧去办的办的这么漂亮。

    刘彻思索了一下,还是把这个事情讲给了霍海听。

    霍海都愣住了。

    也就是说,理论上,张欧是占了刘据这只股票的原始股的。

    毕竟,卫子夫上位,到刘据上位,除了皇室的人和卫霍的人之外,出力最多的明面上就一个主父偃。

    主父偃那都全族抄家灭族了,股份作废了。

    卫霍上台,操盘运营,站在台前享受荣光,而张欧也是给这个台子立柱子了的。

    那么外姓股份中,张欧居然是第一大股东。

    果然,朝堂的事情永远没那么简单能搞清楚。

    一旦利用歪门邪道草率的把张欧处理掉,对卫霍掌权的合理性是有巨大的损害的,只要事情一传开,大家就会知道,你卫家霍家浓眉大眼的,其实也是不兑现股份的假股票。

    那局势可就不好说了。

    刘彻当然不会把这些分析给霍海听,但霍海大概也能听懂七七八八。

    “陛下,这个张欧年纪一大把了,真的很难缠啊……”

    这种在朝堂混了一辈子的人,资源太多太复杂了。

    除非有人能出来顶一手,否则事情真的僵住了。

    刘彻:“你知道就好。”

    “当初是谁跟朕放话说当官没意思不想当官的,你现在想好好做,不见得做得好。”    霍海笑了笑:“这个事情要在局内破局难得很,在局外破局,呵呵,轻轻松松。”

    刘彻看向霍海:“你想怎么做?”

    霍海:“陛下,你最近是不是缺钱?”

    刘彻点头:“朕,想要再打一次匈奴。”

    打匈奴这种事情得趁着春天干。

    经历了一个寒冬,草原上冻死一大堆,饿死一大堆,雪灾又会成部落的杀死很多人。

    到了开春,马肥膘耗尽,根本没法跑。

    而大汉的马呢?一个冬天粮草充足,甚至还有不少马儿吃的是人吃的粮食,养的一身肥膘。

    而熟悉运动学的都知道,肥膘就是生物奔跑时的燃料箱。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原理,但知道结果啊。

    所以,打匈奴就要趁春天打。

    就跟匈奴南下抢劫要趁着秋收是一个道理。

    刚过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一心只想搞粮食,打劫的来了,只要不太严重,都提不起兴趣去抵抗。

    春天打匈奴也是这个意思。

    霍海:“陛下搞到钱可以干很多事儿,打匈奴的事儿最好从长计议,原因嘛……等开河道那天,陛下就知道了。”

    刘彻:“那就等到开河道那天再办,朕把股份拿出去一点售卖了,看看局势如何再说……这个事情先不说。”

    “说说锦衣卫的事儿。”

    王贺是绣衣使者,霍海跟他的一切许诺,他既听在了耳朵里心里,也报告给了刘彻。

    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刘彻:“你想要建立锦衣卫,就是要把情报从地方和学院剥夺上来?换句话说,你不信任张骞和东方朔?”

    目前对外情报主要是两个路子,一个是使臣在经营,一个是新建立的孔子学院在经营。

    使臣经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张骞。

    十年前在西域的那一次行动,让他有了为官的政治资本。

    只要是他提出的对外计划,刘彻就没有不同意的。

    但前提是得做出成绩来。

    对天竺这一次,就没有任何成绩。

    张骞成为蜀郡太守两年时间,分别受阻于羌胡和昆明国。

    但霍海提出的新计划,让张骞又有了执行的空间。

    如今张骞已经执行了有一段时间了,也是有捷报传回来的。

    当然了,长安城的其他人对此一无所知,情报都到了刘彻手中。

    霍海摆头:“我不是不信任张骞和东方朔,就算是我自己去执行,也一样。”

    “因为对外的很多动作,是不光明的不光彩的,很多注定了没法在太阳下执行。”

    “既然如此,那就和绣衣使者在暗中的活儿很类似,自然应该成立一个一样的机构对外。”

    不过对外和对内是完全不同的。

    对内的,是主要要看政治。

    对外的,主要要看整体利益。

    霍海:“陛下,有些脏活儿,某些使者不见得能干得出来,那么,明面上和暗中的事情,最好还是分开得比较好。”

    刘彻点了点头也摆了摆头。

    外交如打仗。

    外面的事情传回长安,需要多久?等自己做出决策再送过去,又要多久?

    这一来一回,有点耽误事了。

    就算面对各国的使者,对锦衣卫有辖制权利,也会因为体系的不同,导致有信息差。

    但霍海很确定:“陛下,未雨绸缪,等开河道那天,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