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朝廷不是打打杀杀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第48章 朝廷不是打打杀杀 (第2/3页)

歧途的百姓,让他们摆正位置,去辽东或者带方屯田渡荒。

    其次是趁机招揽东莱、北海、泰山三郡的英才俊杰。

    第三是练兵、从青州兵中筛选一部分兵源扩大武装。

    最后是“因粮于敌”,减轻辽东苦寒之地第一年的后勤压力,用山东的粮食养小半年兵。

    当初李素跟他一二三四说得清清楚楚,绝对没有第五点!

    不能忘初心啊!

    如今还是汉灵帝没驾崩的世界,皇帝但凡稍微有点智商,就绝对不会鼓励“谁主动帮我平乱,我就把他平下来的地盘也封官封给他”,那是取乱之道。

    因为皇帝知道,只要他“追认”了一次,那第二天全天下的州牧太守将军,都会主动攻击隔壁的反贼以扩大自己的地盘。

    当初刘备“弃官杀贼”是可以鼓励的,因为你得先弃官,你得先给朝廷好处,皇帝巴不得你弃官后他重新提拔你、再把人情恩惠卖你一遍。

    这两件事的政治逻辑是截然相反的。

    天下的逻辑是分几个阶段的。

    188年就是皇帝让你去哪你就得去哪的威权世界。

    露出丝毫在没有旨意授权的情况下、自发靠武力拓展地盘的想法,都会直接被打成反贼,遭到天下共诛之,之前多少忠义的戏码都白演了。

    以刘备的智商,他只要注意到这一点,就不会产生试图割据青州的妄想。

    从另一个角度说,要是这种妄想行得通,天下也不该是曹刘孙来三分了,而应该是卢植、皇甫嵩、朱儁三分——他们这些年为朝廷收复的地盘,哪个不比刘备多?你刘备算老几?

    要到190年,天下才进化到第二阶段逻辑:你可以借着讨董的旗号抢地盘,但仅限于抢董卓直辖的地盘和亲董地方官的地盘。而讨董诸侯之间内战依然是不行的,会犯众怒被天下群起而诛。

    而且其中只有抢董卓直辖地盘是毫无政治风险的,抢“董卓党羽”的地盘,风险还是很大的。

    主要代表就是孙坚杀了被说成是“讨董态度暧昧不明”的荆州刺史王睿,结果孙坚自己都差点成为朝敌,幸好是摆出非常坚定讨董的姿态立功、加上卖给袁术投效,才躲过了被群殴的危险。

    纵观历史,一直要到192年,天下才彻底进入“抢谁的地盘都不需要理由”的第三阶段。代表事件是刘岱杀桥瑁、而后刘岱自己也战死,加上同年的公孙瓒袁绍龙凑之战。

    从那之后,任何抢地盘才不用背负“背叛讨董联盟”的骂名,不会成为天下公敌。

    李素要是自以为是想靠“先知先觉”劝刘备提前布局抗拒朝廷割据,那才是害了刘备。

    ……

    刘备跟诸葛珪、李素聊了一会儿,反省了自己“急切救民”的过错后,倒也诚恳,连忙追问李素:

    “伯雅,此间战事结束,不知道朝廷会不会派天使来查问细节?到时候接使又该如何应对?可要劳烦你了。”

    李素拱手言道:“府君放心,在陈明战况的奏表中,素自会组织措辞,另外,我们实利捞得也够多了,有些功劳方面,该模糊还是得模糊,该春秋笔法让一让还是得让,这样才能减轻朝廷的猜忌。我们只要实利,少图虚名,适可而止。”

    因为是在外人面前,他也不便称呼刘备“兄”,就喊府君了。

    “李校尉真是少年老成,持重谋国。”诸葛珪在一旁插话赞许,随后趁机话锋一转,“既如此,泰山之祸,就更加只是暂时的喘息了,不可能指望刘将军克竟全功。

    我心已死,恐怕也撑不过这几天了,只能请刘将军勿辞。我身为郡丞,是不能抛弃百姓逃命的,将军一定要带走我的家眷。我若活着,父母在不远游,瑾儿亮儿不肯与城同殉,岂不是成了不孝?”

    话说到这份上,才算是彻底表露了诸葛珪的必死之心,不想挣扎了。

    他的泰山郡丞始终没有朝廷肯来撤他的职,所以他必须尽忠到死,跑都跑不了。

    诸葛瑾诸葛亮是不用为朝廷尽忠的,但父亲不死他们就得尽孝啊!

    大汉朝以孝治天下,举孝廉查得那么狠那么严,背负上一个“临危抛弃父亲”的重大不孝罪名,诸葛瑾诸葛亮这辈子还能做人嘛?

    除非是诸葛珪一开始就没把子女带在身边,他们不知道父亲要战死,那还无所谓。已经带在身边再赶走,解释都解释不过去。

    唯有病死,病死了才干净,彻底切断了前者必须忠而后者必须孝的纽带!

    诸葛珪不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