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大周与契丹的河北战事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

    215、大周与契丹的河北战事 (第1/3页)

    沧州城头,寒风呼啸,城头守军冷得瑟瑟发抖躲在墙垛后。

    赵匡胤身披一甲胄,对着手心吹了口气随即搓搓手,时不时盯着远处看。

    城墙前方是两丈宽的护城河,再远处有一条小溪,溪边枯草不到脚踝,有被割断的痕迹,结满白霜。

    水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照耀下时不时飘起白色雾气,再远处的枯败树林张牙舞爪在大道的尽头,什么也看不见。

    赵匡胤一直看着远处,他是从南方一路跟随契丹兵到达沧州的。

    随着快入冬,少部分深入的契丹兵开始往北撤退,赵匡胤带兵尾随,为了一路将他们赶出边境。

    但昨夜到达沧州附近之后,因为天黑,又暂时丢失了契丹人的踪迹,赵匡胤不敢在野外扎营,怕半夜受到契丹人偷袭,于是便进了城。

    他对契丹人的作战风格十分了解,契丹人很少打正面战,大战时他们最擅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如果打硬仗,他有八成把握能打败这些甲胄远不如他们的契丹人。

    可他们最狡猾的地方在于一旦局势稍有不利就会后撤,引诱己发军队追击,如果不追,他们就会仗着马力拉开距离,休养生息之后再次发动下一次攻击,周而复始,直到让己方战士精疲力尽,随后发起总攻。

    如果追击,他们多会往大军主力方向撤退,再后方设伏。

    总是寻常来说,一支部队一旦被打败打溃散,就很难再聚拢重新战斗,但散而复聚对于契丹的军队来说却是常态,也十分棘手,令人头疼。

    而且长期与辽兵的接触也让赵匡胤观察出许多他们作战的特点。

    辽兵以骑射为主,喜欢集中骑兵使用。

    作战时派出十多人的侦察骑兵队,在前锋部队二十里里左右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发现小股敌军则将其俘虏,如果战力不足则请求前锋部队支援,若发现大规模敌军则向辽军主帅汇报而不冒进攻击。

    前锋军队遇到小的县镇时会尝试直接将其攻占,如果是大的州、城,辽军则根据情况选择攻占或撤离,他们会尝试性攻击,但多数情况不会超过三五天。

    一旦守不住,辽军沿途经过的民居、园囿、桑柘,实行烧杀抢掠,老幼多会被杀光,部分年轻男女会被劫掠会北方成为奴隶。

    如果遇到州县的士兵主动出战,他们则用骑射和辱骂的方式引诱敌军远出,在半道设伏,或者突然调转马头予以消灭,这是契丹人非常常用的战术。

    如果闭城固守,他们则会分兵劫掠周边,使攻打的州城孤立无援。

    所过大小州城,多数时候以骑兵百人去城门左右百余步的地方备战挑衅。若敌军出战,且百余骑兵不能战胜,能引诱对方追击则引诱追击,不能则立即通知后方大部驰援。

    他们攻城的时候,还会驱赶劫掠来的老幼在前,抵挡箭矢,削弱守军士气。

    面对结成军阵周军,他们会在阵前四面列骑为队,冲突阵型。

    如果能成功冲垮敌阵,则后方裹挟的步骑诸队就会趁机齐进冲上来;

    若未能冲垮,则第一队撤退休息,第二队继续,轮流冲击。如果几番下来不能奏效,则利用骑兵尽量从四面围困敌军,待两三天后,士兵人困马乏再进行进攻。

    如果敌军人数太多,围困不住,他们就会借着马立即撤走,这就是契丹人常用的打仗方法,赵匡胤都记在脑子里。

    契丹人的这种打法令他们十分被动。

    他们确实人多,整个河北部署的大约三万大军,但他们必须分散驻守各个城池,否则那里的百姓就可能遭殃。

    而一旦他们分散部署兵力也随着分散,主动出击就很可能被契丹人各个击破。

    这几乎是个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没有燕云十六州,河北的所有关隘都不好守。

    慢慢的,史从云看到远处有人影快速向着城下靠近,马蹄声隆隆作响,溅起大片水花,之后冲过远处小溪,冲到城下,百余契丹骑兵挎着短弓,马刀,提着长矛冲到城下。

    停在护城河六七十步外,一看他们的发型就知道是契丹人,契丹人发型并不统一,但多数时候都会把头顶的头发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qishuta.net